民間故事與繪本
林佳慧
這回要談的是民間故事與繪本。怎麼樣的繪本才算是好的民間故事繪本呢?筆者綜合追隨小澤俊夫所學的體會,先介紹幾本受歡迎的故事繪本,再分析其中優點。
<<在森林裡>>
首先來看瑪麗.荷.艾斯(Marie Hall Ets) <<在森林裡>> (In the Forest)的這個作品。故事是以一個小孩的觀點為主,以第一人稱來陳述這個故事。故事一開始,就以孩子戴著紙帽、和他的新喇叭到森林裡散步為圖像,接著則從孩子的背影,描繪他所看到的森林。這單獨步入森林的景象,就是民間故事的特質裡的「孤立性」,這可使讀者在閱讀時,加深對故事主角的印象。而主角所看到的森林中的圖像,也透露出他即將到一個未知的森林裡探險。
之後他碰到了午睡中的獅子,獅子問孩子:「你要去哪兒阿?等我把頭髮梳好,可以跟你一塊散步嗎?」在這個情景裡,獅子開口說話了,但孩子卻一點也不驚訝,還馬上成為好朋友。顯露出人類和非人類的動物之間並無障礙,能相互交流的一面,這和民間故事是契合的。又例如<青蛙王子>的故事裡,公主的金球落入水潭,青蛙問公主為何哭泣,公主一點都不會因青蛙能開口說話而感到驚訝。這種故事裡的人類和生物或非生物的世界互通特質,被稱為民間故事裡的「一次元性」。
一次元性的特點,和孩子看世界的角度是接近的。幼兒相信動物可以聽得懂自己說的話,會對著動物說話,而動物對幼兒抱持好感的例子也很多;這本書幽默地描繪出孩子和動物之間的親近感。
走著走著,小主角接著碰到了大象、灰熊、袋鼠、鸛鳥、猴子等動物陸陸續續的加入了這個行列,散步的隊伍愈來愈長。值得注意的是,從繪本中的畫面上看這支隊伍的高度,前導的孩子是比較低的,到了大象的部分又變高,之後到了鸛鳥和猴子的部分又逐漸變低,形成了一個弧形。接著孩子發現了兔子,讓兔子加入隊伍,這隻兔子和之前加入的吵吵鬧鬧的猴子不同,是不發一語,安靜地加入隊伍。但是就在這隻安靜的兔子加入後,隊伍有了大改變。兔子加入前,隊伍裡的大象是垂著象鼻,袋鼠也是拖著尾巴行進,隊伍高度是維持一個弧形;就在兔子加入後,隊伍瞬間變成異常歡天喜地的氣氛,原先的弧形也因動物的舉動而產生微妙的變化---隊伍從帶頭的孩子開始到了大象高舉象鼻的地方逐漸變高,而後面熊的部份變低,緊接著因為後面袋鼠翹著尾巴跳躍又變高,然後到猴子的位置逐漸變低。高高低低的,就像是樂譜裡的音符,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卻透露出一個繪本作家所擁有的敏銳優秀的節奏感。
幼兒對於音律節奏也是敏感的,即使是才一歲的孩子聽到音樂,也會隨著音樂搖擺身體。民間故事擁有固有的音律節奏,例如之前連載中提到的三次重複的特質,並且在三個事件發生裡會用同樣的對話句型來陳述。然而許多民間故事的繪本裡卻喪失了這些節奏感,失去節奏感的故事也就難以吸引孩子、讓孩子了解民間故事的魅力。為何故事中會失去這些節奏感 ? 關於這個問題,小澤教授這樣說明 : 這是因為編寫民間故事的作者或者編輯本身就失去了節奏感,無法感受到故事中的韻律性。就好像一個音癡無法感受到聲音微妙的差別那樣。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故事繪本都適合孩子,缺乏音律節奏的故事繪本是無法滿足孩子的。
<<手套>>
另外要提的是廣受孩子喜愛的艾烏格尼.M.拉裘夫(ЕВГЕНИЙ МИХАИЛВИЧ РАЧЁВ)所繪的<<手套>>(ДЕТГИЗ),這是一個烏克蘭的民間故事。剖析這個繪本受歡迎的原因,可發現這個故事的敘述方式與民間故事的固有的語法特質相符合。此繪本在故事開始的第一幅圖裡,描繪的是一隻手套孤單地落在雪地裡,這是老爺爺經過森林時遺落的一隻手套。這個景象,也就是民間故事的特質之「孤立性」。透過這個描述方式,可以加深小讀者對這隻手套的印象。並且故事的一開始,老爺爺失去了一隻手套,民間故事裡常會用「欠缺」某樣東西作為故事的起始,這樣會吸引小讀者或是小聽眾,讓他們想知道故事的最後是如何補回這個「欠缺」。
接下來的第二頁裡,來了一隻小老鼠,小老鼠住進了這隻手套裡。在小老鼠之後,又陸陸續續住進了其他的動物:青蛙、兔子、狐狸、大野狼、山豬、熊。住進手套裡的動物體型越來越大,這就好像音樂裡的「漸強」一般。先前的連載中也提到過民間故事和音樂有相似的特質,都是與時間並進的藝術。
在小老鼠住進手套之後來了一隻青蛙,青蛙問道:「是誰住在這裡阿」接著手套裡的小老鼠回答自己的名字,並問道訪客的名字。青蛙報上自己的名字後說道:「讓我進去吧。」於是小老鼠說:「請進」。接下來出現的其他動物,都是以同樣的對話句型來敘述故事,不同的只是句型裡的名字的部份。對於大人來說,一再重複的句型也許很乏味,但是對孩子來說,同樣的景象以及用同樣的句型描述,能夠使他們感到安心,令他們感到滿足。這種一再重複的話語,在民間故事裡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這跟創作文學是很不一樣的。創作文學裡,會盡可能地避開相同的陳述方式,避免被認作是缺乏表達能力。
故事的結尾是老爺爺發現自己掉了一隻手套,折回原路找回這隻手套。當老爺爺察覺掉了一隻手套時,故事的陳述從幻想世界又拉回現實世界裡。而當老爺爺撿起這隻手套時,對讀者或聽故事的孩子們來說,失而復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這也就是剛才所提的故事一開始的「欠缺」終於被補回了。這本繪本不只傳達給孩子神奇的幻想世界,還有一份安心感。
(註)台灣翻譯的<<手套>>和<<在森林裏>>這兩本書
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BookCH.aspx?PageNo=&PROD_ID=2613022132000
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BookCH.aspx?PageNo=&PROD_ID=261301363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