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墾祭(mulalu)
邵族早期的農業生產以「山田燒墾」為耕作方式,其最主要作物是粟(kamar),早期種粟的時間在農曆12月至隔年1月間,至6月間即可收成粟。農事祭儀亦以粟作為祭儀日期,諸如過去的播種祭稱為mulalu pishkamar,邵語kamar即為「粟」之意,其播種祭在農曆十二月間舉行。
播種祭(mulalu pispazaj)
邵族進行粟的播種時採用撒種法,撒種的時間在農曆的12月至翌年的1月間,此即是粟的播種期,粟的撒種在早期的邵族社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祭儀,祭儀語稱作mulalu piskanar。當族人還在山田燒墾時代,因為主食是粟,因此即以粟飯來祭祖靈,後來改種陸稻或水稻,則改用米飯,而盛祭祀用的米飯是用圓形而有四足的小竹籃為盛器。現在雖然不再從事農業,但是日月村的邵族人家仍然 依序舉行歲時祭儀,農耕祭儀即是其中之一。
為了保有祖先的祭儀,現今姓袁sinawanan的頭人袁福田,在每年的農曆3月1日,皆穿著傳統服飾,帶著粟的種子,來到日月村後山的山園裡,做儀式性播種azazak pulako,先是以鋤頭剷平了耕地,把雜草去除掉,然後撒粟的種子在耕地上,在進行播種時他口中喃喃有詞,意即請祖靈駕臨,庇祐讓種下去的粟種,能夠長得高大且豐碩。而盪鞦韆是播種祭的一部分,早期的鞦韆皆在農曆3月1日當天即在日月台畔架起供族人盪之。
狩獵祭(matansun)
為了要獲取獵物,邵族舉行狩獵祭。狩獵季的第一日稱為mulalu matansun pintuza,意即「祭祀的第一日」,這一天分屬「二部組織」的姓袁sinawanan與姓石skatafatu的頭人,各準備一缸甜酒釀supak,此酒係由各氏族之各戶所集獻的粟來釀造。
(鄧相揚:《邵族風采》,南投縣: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0年9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