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有關滄海一粟,歷來都將粟解成小米。


1.      郭璞云:「細丹沙如粟也。」


2.      如錢伯城的解釋:將短暫的生命寄託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裡的一粒米。(《古文觀止新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頁894


3.      再看孫懷倫蒐集有關滄海一粟的「粟」的解釋:


    《現代漢語詞典》「大海裡的一顆穀粒,比喻非常渺小。」(2005年6月


      第5版133頁)。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2004年1月第1版)、杭州大學中文系編《古書典


      故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西北師範學院編《漢語


      成語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等工具書也是這樣解釋


          的。


    《康熙字典》:「……又,沙謂之粟。」


    《辭海》:泛指粟狀物。亦以喻物之微小。《山海經‧南山經》:「英水出


      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細丹沙如粟也。」


      蘇軾〈赤壁賦〉:「渺滄海之一粟。」《辭源》的解釋也一樣:「泛指顆


粒如粟之物……」引用例子也與《辭海》一樣。(孫懷倫〈釋「滄海一粟」的粟」,《閱讀與寫作》,20086


4.      徐昂〈文談〉對蘇軾此語頗有懷疑:「『一粟』與『滄海』何涉?『渺滄


海之一粟』或『渺滄海一勺』皆可,是或坡公隨筆而未之審,或傳寫有舛


耳。」但依謝政偉之見,此疑顯然也是拘於粟之常義所致,因為以蘇軾的學


識,恐怕不會犯這種常識性錯誤,反倒是徐氏這種探求文藝不通而強改文字的


作法讓人生疑。


  既然粟指的是大海中細小之物,那麼它應是大海中固有的,比如沙石等


物,所以從常理來考慮,此「粟」當非通常意義上的「粟」,即不應是穀子、米粒等物。


再查閱辭書,可以發現「粟」字條的一些相關義項。例如《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版)「粟」條(3)列有「如粟的顆狀物」;《漢語大辭典》「粟」條(3)也列有「顆粒如粟狀的東西」義;台灣中文大辭典編委會編纂的《中文大辭典》「粟」條(5)亦言「凡細顆粒之屬或曰粟」。這表明粟並非僅限於指穀粒等物,還可以指其他的顆粒狀物。《中華大字典》(中華書局,1978年版)的釋義更為直接具體,其粟條(8):「沙謂之粟。」王力等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4版)「粟」條(2)也列有「沙粒等細小之物」義;宗福邦主編《故訓滙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粟」條第31個義項為「沙、粟聲之轉,古亦通用。」這些辭書的釋義清楚地表明「粟」字具有「沙粒」義。《康熙字典‧米部》亦云:「沙謂之粟。」《山海經》中亦有9個地方提到粟,用作此意。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宋秀才》:「宋陰念一身寄世間,真如恒河一沙,滄海一粟。」其中沙、粟對文同義,「粟」之「沙粒」義尤為顯豁。因此,滄海一粟的本義應為「大海裡的一顆沙粒。」(謝政偉:〈成語釋疑:滄海一粟〉,《語文建設》,20071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臨溪路70號 的頭像
    臨溪路70號

    天鹿行空

    臨溪路70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