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梅花鹿換貓熊 別瞧不起梅花鹿啊!


NOWnews 更新日期:2008/12/19 15:46 記者陳志東/台北報導



貓熊團團圓圓即將來台,台灣方面也將回贈大陸長鬃山羊與梅花鹿各一對。長鬃山羊是台灣特有亞種,而且是保育類動物,但梅花鹿在東南亞處處可見,而且被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定位為「家畜」。拿「家畜」換貓熊,很多人覺得賺到了。事實上,別瞧不起梅花鹿啊,因為牠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物種或生命,而是台灣保育歷程中的代表作。



對台灣而言,梅花鹿最厲害的地方不在基因或外型,而是那從無到有的復育過程。



原本梅花鹿在台灣從南到北處處可見,壞就壞在西元1624年間荷蘭人據台,這一據,就讓台灣從一個「梅花鹿樂園」變成一個「梅花鹿毛皮加工廠」,每年出口梅花鹿皮超過10多萬張;連續幾十年下來的毛皮獵殺,加上隨後的日據時代與光復後的不懂珍惜與棲地開發,1973年間野生動物學者馬卡拉博士來台進行調查,最後結論:「野生臺灣梅花鹿可能已於1969年在臺灣野外絕跡。只剩動物園及民間尚保有少數馴養之梅花鹿。」



這個結論,正式宣告台灣梅花鹿曾有的數百萬頭梅花鹿從此消失,也給當時受到「國際自然生態保育聯盟」壓力而計劃開始進行「受威脅錄種之研究計畫」的台灣政府重重一巴掌,但台灣政府很堅強,除了從那時開始進行櫻花鉤吻鮭、帝雉、藍腹鷴等等物種的調查與保育外,也開始思考如何復育已經在野外絕跡的梅花鹿。



西元1984年、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正式成立,行政院1900次院會也決議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計畫」。只是,都已經沒有野生梅花鹿了,又該如何復育?但墾管處還是決定先由研究開始,並於1986年趁著圓山動物園搬遷木柵新動物園之際,接手其中23頭原由動物園飼養的梅花鹿。



1987年7月,這批梅花鹿的第一代仔鹿誕生,就此為台灣梅花鹿復育打響第一砲,接下來20多年,歷經準備期、放養期與野放期3個階段,現在台灣野外梅花鹿粗估已經自然復育達到1500頭,遍佈在墾丁國公園區內的社頂、龍巒潭、出火、滿州鄉九棚、白沙濔山區…等等地點,期間已經野放過213頭,甚至還回饋送給木柵動物園10頭,另外送給高雄市萬壽山動物園、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科技大學、滿州鄉公所、臺糖公司臺東場、牡丹鄉公所等等單位合計近70隻,讓梅花鹿在台灣遍地開花。



梅花鹿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物種,而是台灣野生動物復育的真實績效,雖然目前野生動物保育法中還是把梅花鹿定位為「家畜」,但拿來跟大陸交換貓熊一點也不寒酸,因為牠代表的是台灣20多年下來的努力,以及各種學術、政策、以及千百名保育人員辛勞的付出,別瞧不起梅花鹿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臨溪路70號 的頭像
    臨溪路70號

    天鹿行空

    臨溪路70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