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長崎縣島原 本光寺藏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京都 龍谷大學藏


 轉載自《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0117


  宮紀子《モンゴル帝国が生んだ世界圖》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鮮人畫於絲織物上的地圖,長一百五十釐米、寬一百六十三釐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願寺,後歸京都龍谷大學圖書館。1910年,京都大學教授小川琢治摹寫和解說過它,一百年前摹寫的地圖,至今保存在京都大學。由於葡萄牙人迪亞士(BARTOLOMEU DIAS1488年才繞過好望角,達伽馬(GAMA VASCO, DA)更晚在1497年才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所以一般認為,在1508年版托勒密《地理學》之前,歐洲人並沒有整體的非洲地理知識,也沒有繪製出完整的非洲地圖。然而,這幅繪于鄭和下西洋之前也就是在迪亞士、達迦馬之前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它所描繪的世界,竟然東起朝鮮和日本列島,東南包括了麻逸(今菲律賓的呂宋島)、三嶼(今菲律賓的巴拉旺島)等島嶼,西南有渤泥(婆羅乃)、三佛(今蘇門答臘島)、馬八兒(今印度的馬拉巴爾),北面已繪到大澤(今貝加爾湖),特別是,正西竟然繪出了下垂的阿拉伯半島和倒錐形的非洲大陸,包括了歐亞非三大洲,因此,引起了歷史學界相當大的震撼。


  那麼,是什麼人有這樣的地理知識?是誰一一標誌出了東起日本、經朝鮮、中國和中亞到阿拉伯半島乃至非洲的各個地名?它真的對歐洲人的大航海發生過影響嗎?最近,一部全面研究這幅地圖的書,日本京都大學宮紀子的著作《蒙古帝國所出之世界圖》,對此進行了全面的研究。


  宮紀子《モンゴル帝国が生んだ世界圖》(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07)雖然是一個介紹性的著作,但它给我們全面描繪了有關這幅地圖的基本知識。根據這幅地圖下方李朝朝鮮人權近跋文可以知道,這是朝鮮左政丞金士衡和朝鮮右政丞李茂,在看到中國李澤民的《聲教廣被圖》和僧人清浚的《混一疆理圖》之後,令官員李薈更加詳校,合為一圖而成的新圖,即這幅《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據日本學者以及宮紀子對圖中所用地名的研究,《聲教廣被圖》和《混一疆理圖》是在蒙元時代繪製的。因為這個緣故,照著李澤民和清浚兩幅地圖再繪製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也照樣沿用了蒙元時代的一些地名舊稱,而這幅地圖反映的也是蒙元時代的知識。


  人們關注的問題是,既然它是元代人的知識,那麼在歐洲人之前,亞洲人怎麼會先知道有關非洲的地形?為什麼蒙元時代能夠畫出這樣的亞非歐洲地圖?在《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中,不僅畫出了大體的非洲,阿拉伯半島更是畫得相對準確。因此,很多學者都傾向于相信,這些地理知識之所以傳到中國,和來到漢族地區的阿拉伯人有關。此外,由於宮紀子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有關這一類地圖的更多知識。過去,人們都以為這幅《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是唯一的,但是在1988年,日本舊島原藩松平氏的菩提寺即長崎的本光寺,又發現了一幅面積更大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長二百二十釐米,寬二百八十釐米),而在熊本的本妙寺、天理的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也發現了同樣左有非洲、阿拉伯半島,右有朝鮮和日本的《大明國地圖》。而中國學者也在北京的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了類似的《大明混一圖》,在這幅更大的地圖上,同樣也畫了非洲和阿拉伯半島。


  為什麼中國人首先繪製的包括非洲的世界地圖沒有在中國流傳,而傳到了朝鮮?為什麼這幅朝鮮人畫的地圖會收藏在日本?是否其中有來自阿拉伯的世界地理知識?因此,這幅地圖給我們提出的另一課題就是,如何理解超越王朝疆域的知識史傳播?(2008214


 宮紀子《モンゴル帝囯が生んだ世界図》(東京: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 2007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網頁:http://www.iahs.fudan.edu.cn/NewsShow.asp?id=3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臨溪路70號 的頭像
    臨溪路70號

    天鹿行空

    臨溪路70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