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起源神話(穀種神話與火種神話) 文化起源神話是對文化的最初起源原因以及起源方式進行的敘事性解釋。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都有豐富的文化起源神話,其中涉及的文化內容幾乎遍及所有食衣住行的重要領域。中國古代的文獻記錄中說,伏羲發明了網罟,黃帝發明了舟車和指南針,女媧創立了人間的婚姻制度等。-----參考楊利慧:《神話與神話學》 關於文化起源的神話,在世界各民族流傳最廣的應該屬於作物起源神話與火的起源神話。這幾年因為筆者多著墨於台灣原住民的粟種起源神話,連帶的也對於火的起源神話覺得有關注的必要。一般說來,能為人類帶來有益的、意義深遠的發明和發現者,我們稱之為文化英雄,為人類取得火種或穀種這兩項工作,應該是文化英雄最主要的任務。 何謂文化英雄?學者一直有一些公認的標準。 美國人類學家Franz Boas(弗朗茲‧博厄斯)1898年在為杰姆斯《不列顚哥倫比亞湯普遜印地安人的傳統》一書所作的序言中說: 被人們稱之為「文化英雄」的故事在印地安神話中是很常見的。文化英雄把世界造成現在的樣子,他消滅了橫行大地的妖魔,教人各種生活技藝。在我們稱為史前時代的那個時代,人與動物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後來出現了文化英雄,他把當時的一些生物變成動物,把另一些生物變成人。他敎人如何獵殺動物、如何取火、如何用衣服蔽體。 美國出版的《韋氏大辭典》中〈文化英雄〉條目列舉了下列兩層含義: 1.文化英雄,是傳說中人物,常以獸、鳥、人、半神半人等各種型態出現。一民族常把一些對於他們的生活方式、文化來說最基本的因素(諸如各類重大發明、各種主要障礙的克服、神聖活動、以及民族自身、人類、自然現象和世界的起源),加諸於文化英雄身上。 2. (文化英雄)為一民族或一社團之理想的象徵。 蘇聯學者埃‧莫‧梅列金斯基1982年為蘇聯出版的《世界各民族的神話》所撰《文化英雄》條目說: 文化英雄,神話人物。他為人類獲取或首次製作各種文化器物(火、植物 栽培、勞動工具)、敎人狩獵、手工和技藝,制定社會組織、婚喪典章、 禮儀節令。 大林太良認為,在神話中的文化英雄和至高神是有區別的。首先文化英雄以世界已經存在為前提,在這種前提下他才把各種新的發明和發現帶給人間世界。其次,文化英雄絕非萬物的創造者,它的創造只限於火、農耕等這些特定的文化因素範圍之內,和創造神的全面創造行為迥然不同。另外,創造神都是以人的形體出現的,而文化英雄雖然有的也採取人的形體,但較多的還是以動物的形體出現的。大林的意見非常得注意,文化英雄與至高神不同,絕非萬物的創造者,他的發明發現常限於火或農耕等特定文化範圍,文化英雄較多的還是動物形體出現。 ----參考大林太良《神話學入門》 根據馬昌儀教授的統計,原始型的文化英雄常為獸形或鳥形,例如北美印地安神話中的大兔神、渡鴉、郊狼凱歐蒂,非洲有些部落神話中的文化英雄則為蜘蛛、蜥蜴,古代亞洲民族楚柯特人和卡穆恰特卡人的渡鴉,澳大利亞土著的渡鳥、楔尾鷹、蜥蜴、蒼鷹、袋鼠等。北美印地安諸部族所以選擇郊狼和渡鴉充當文化英雄角色,除了環境提供了二者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外,郊狼和渡鴉在獸與人之間起著中介的作用,他們的職能是溝通上天與下界之間、人與獸之間的關係。而在獸人時代,自然物與文化物彷彿原先就存在似的,只是藏在遠方,把持在女妖、美洲豹、天上酋長等原始占有者手中,文化英雄的任務常常是用各種計謀把日、月、火、淡水從他們手中偷來。 火的使用和保存是早期人類的重大發明。著名的法國電影《火種》(Quest for Fire),講述的就是火在原始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三個原始人為了找回不小心失去的部落的火種,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比較先進的部落中學會人工取火的故事。的確,火在原始初民的生活中,與人死生攸關。由於火的使用,人類的進食方式由生食變為熟食,這不僅增加了食物的來源,減少了疾病的發生,更給人類智力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由於火的使用,人類還學會了製造陶器、冶煉金屬……總之,火成為人類技術必不可少的開端。----參考楊利慧:《神話與神話學》 火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母題,在火的起源神話中,常常出現「火由創造神所創造」這類母題,有時這一母題就是作為創造型的人類起源和宇宙起源神話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表現的──創造神在開天闢地、造出人類之後,接著還創造出包括火在內的、使人生活下去的諸種文化要素。例如,廣西壯族神話中的創世神話布碌陀,在「造天地」、「定萬物」之後,就開始了取火。----參考楊利慧《神話與神話學》 在中國許多民族中,也流傳著盜取穀種的神話。其中盜取穀種的文化英雄,有的是人,有的是神,有的則是動物。例如,廣西省龍州縣壯族人中流傳的〈穀種與狗尾巴〉: 在古老古老的時候,人間還沒有穀米,人們餓了就拿野果野菜充飢。 後來,人越來越多,能吃的東西漸漸少了,大家常常挨飢受餓。 那時候天上已經有了穀子,地上還沒有。天上的人害怕地上的人有穀米吃了,繁殖太多,會來天上,占領他們的地方,就一直不讓一粒米一顆穀種 落到地上來。沒辦法,地上人就派了一隻九尾狗到天上去找穀種。 九尾狗來到天上,看見天上的人在天宮門前晒穀子,便彎下九根尾巴,黏晒穀場上的穀粒,黏滿就跑。不料,被看守人發覺了,他們邊喊邊趕,邊 用斧頭砍。狗的尾巴,一根根被砍斷了,但狗忍痛繼續跑。最後,只剩下一根尾巴黏著幾粒穀種逃回了人間。人們拿狗尾巴上的穀種去種,人間從此才有了穀種。以後,狗就只剩了一根尾巴啦。人們為了報答狗,就把狗養在家裡,吃白米飯,而穀種長出來的穀穗,都像狗尾巴,就是這個緣故。 雲南省西盟縣的佤族神話中,提到取穀子的動物有老虎、豹子、豬、馬鹿、麂子、狐狸、兔子、蛇,全部都失敗,最後是斑鳩將穀子吞進嗉袋飛走,被一對夫婦用劍射下來,剖開斑鳩的嗉袋將穀粒取出,丟在地上,後來就有了穀子可吃,而因為斑鳩有「咕!咕!」的叫聲,把穀物取名叫穀子。而雲南的基諾族神話中,則是強調稻穀是會飛的,它會飛到穀倉中。 這一類型神話,一般都是違背天神旨意或者欺騙天神而從天上偷了農作物或其他物品的種子,藏在頭髮、牙齒、尾巴中帶回了人間。在中國一些地方流傳的「孫悟空從天上盜得大蒜,藏在肛門中帶到下界」的傳說,也可見到盜取型農作物起源神話的痕跡,這類傳說的釋源性結尾往往用以解釋「大蒜為什麼有異味」。 在日本,被速須佐之男神殺死的大氣津比賣神神話,也屬於此類神話形式,它解釋的是穀物,尤其是粟類的起源。 速須佐之男神向大氣津比賣神乞求食物。大氣津比賣神從鼻孔、嘴和肛門中取出種種美味,做出了各種食物送給他。速須佐之男神見了,以為大氣 津比賣神是有意把髒東西給自己吃,便把他殺死了。被殺的神身上生長出 一些東西:頭上生蠶,兩眼生稻種,兩耳生粟,鼻孔生小豆,陰部生麥, 肛門生大豆。於是神產巢日御祖神讓人拿去做種子。 ----參考《東亞東南亞神話故事》 《布紐耶鈕》是老撾家喻戶曉的取火神話: 布紐耶鈕是天上神仙的後代,神仙派他們下凡來到人間。那時人類滿身長毛,沒有衣穿,沒有房住,生活在一片黑暗寒冷的世界裡,太陽很久才出來一次。當太陽出來時,大地一片光明溫暖,樹木花草生長繁茂,飛禽走獸生機勃勃:可當太陽落下去後,大地又變成漆黑一團,寒冷無比。人們尋找太陽,追求光明,但他們禁不住飢餓和勞累,在半路上一個個倒下死去。布紐看到這種慘狀,十分同情人類,決心幫助人類擺脫苦難,他長途跋涉來到一座遠在天邊的高山,吃了一棵長在高山上的神樹果子,頓覺渾身是勁,力大無窮。他不顧天帝的禁令,飛到天庭,尋找太陽。在天空中,他看到一個光芒四射的大火球,便毅然靠近,挖下一團烈火,帶著它迅速飛回大地,把這團烈火塞進大地的中心,大地逐漸變得溫暖起來。從此,大地重新恢復了生機,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天帝得知後,大發雷霆,立即召回布紐,給予懲罰,天帝把一團烈火塞進布紐的肚中,布紐就這樣被活活燒死,後來,布紐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大山。 緬甸關於火的起源神話有幾種類型。如〈火的起源〉是說火神把火帶給了人類。人們學會用火取暖,用火煮食物。當火源被斷絕時,人們就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把兩片竹子放在一塊摩擦,又產生了火。這個神話與火是男女交媾後產生的神話類型有相似之處。〈火又回到人間〉講,火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只是沒有被人類所重視,人類也不會使用火。天帝釋見了非常生氣,就把火藏起來,把人和動物的眼睛都捏攏,不讓人們發現火的存在。結果一隻蚱蜢由於眼睛長在頭頂上,沒有被天帝釋捏攏矇住,發現了火,並告訴了人類,人類終於重新找到了火,用火種烤食獸肉和取暖,從此人類逐步進化。 布基農族神話中,因為一隻特大螃蟹爬進了大海,所以海水淹沒了整個陸地;班多克族神話中,天神的兩個兒子為了使山脈上升,以便獵取豬和鹿,就製造了洪水。在大多數神話中,洪水被作為對人們沒有完成天神交給的任務或者沒有遵守神的旨意而受到的毀滅性懲罰。 在菲律賓神話中,火不是來自神靈對人類始祖的恩賜,就是表示文化英雄偷盜火的成就,如有名的普羅米修斯盜火。伊富高族神話中,天神門伯囊(Mumbonang)的孩子維甘和布甘定居之後,一個友善的神靈門達洛(Muntalog)去找門伯囊神為他們求火,於是門伯囊神把自己身體的一些部份給了他們,即一根頭上的硬毛用來打火、一部分眼白作為燧石、耳朵上的蠟作為火絨,從此伊富高人就有了火。在馬努烏族神話中,是火神來到人間教人們如何用燧石點火。
- Dec 09 Sun 2012 14:22
文化起源神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